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

緊張感



        從五月份開始正式進入收案階段後,整體生活品質變差、免疫力下降、一直在吃藥、非常容易緊張、越來越害怕老師,工作完全變得只是工作,找不到動力,過得也不是挺開心,就這樣帶著負面情緒的過著,甚至,我忘了我在堅持什麼?如果未來是這樣的生活,我真的要念研究所嗎?

        彷彿所有的事情都進入惡性循環。



  思考了一下為什麼會越來越害怕面對老師?
        一是我一直都心知肚明老師對自己的期待,但近期有種總是達不到的感受,面對老師的時候多了愧疚感,也很無力,因為真的擠不出完整的時間去閱讀文獻,即便解釋了原因,但也因為都沒有進度,被視為藉口,當下先是覺得不被了解,但事後思考這個部分,我應該重新安排時間,平衡研究工作跟核心能力的培養時間,這也是為自己的未來好,也可以降低愧疚感;二是收案真的是漫長、耗時又操勞的事情,我並不是想要排斥或是抱怨工作辛苦,只是某些時候想被同理疲憊與認同付出,剛好在台北的團隊也沒相近的同儕,又近期跟老師有一些溝通上的問題,變相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否定的,彷彿再怎麼努力的試圖去做好,好像怎樣做都是不好的;三是跟老師講話的時候,或許因為有過不開心,也清楚地知道老師對近期的不滿意,討論的氣氛變得嚴肅,有些心裡話開始不敢說(好像說了也是被否定),在每次討論時也變得較焦慮,在應對時容易緊張兮兮的,但其實非常不喜歡這樣的氣氛,努力改善中;四是之於自己,現在同時要聽命老師及千瑀學姊的任務,尚未找到平衡點,謝老師決定大方向,並要求核心能力的培養,千瑀學姊會告訴我進度應該如何推動,夾在中間的我,時常要跟上那邊的進度,但又要做好這邊的事情,時間就是這麼多,很常蠟燭兩頭燒,甚至有時兩邊都無法如期完成,都在增加自我的負向回饋。



  至於身體變得不好的部分,跟自己做事的價值觀有關。
       一直以來,總是追尋「今日事、今日畢」的概念,真的進入收案階段,就如同前面提到的,發現研究就像一片汪洋大海、沒有止境,又遇到強碰的事情時,便會更憂慮,憂慮什麼事情還沒做、且急著把它做完,總是來不及呼口氣,事情越多就越心煩氣躁。今天下午整理了暫時接下來三個月的工作清單,期待這個新方式可以降低焦慮、穩步慢行的把所有的任務都完成,並且在任務與核心能力培養中取得平衡。



  起初會試著分享收案遇到的困難及自己的情緒管理,但真的很難一言概括,解釋、溝通也是需要時間的,且回饋總是「時間管理不好」、「未有效主動提出問題」等等的否定,所以到最後習慣自己消化、吸收,直到現在忍不住,覺得應該說出來才會好一些。



  或許我真的還不夠好,老師提的問題們是存在著的,但在工作上,我很努力地想負起責任,不拖累隊友,並且盡可能地想貢獻自己能力、可幫得上的地方;在自我成長上,我對自己有期待,也同意老師的安排與用心,但現在的我,在這,只覺得自己的存在與意義變得越來越小,看不到自己去年對想讀研究所的憧憬、滿腔的熱忱與自信。



  找價值。

        每個選擇都有它的價值,所以如何能夠去定義成功、正確的路?
  
  走得多慢都無所謂,只要你不停下腳步。但如果走得有點痛苦,如果選擇的路不被家人認同/支持,那需要停下腳步嗎?

  繼續下去,可能你會失敗,但是放棄,你就連失敗的機會都沒了。所以我還努力的堅持著。


       等答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20210813研究進度與日誌(已更新)

     ◎閱讀文獻"The Relationship of Motor Coordination, Visual Perception, and Executive Fun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4–6-Year-Old Chinese Pres...